A+
A-
《山西面馆》——大班角色游戏案例

文/胡晶晶

一、游戏背景

(一)游戏来源

幼儿园在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孩子们对面塑非常感兴趣,尤其喜欢尝试做各种面食。伟大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面食是孩子们生活中十分熟悉和喜爱的美食,我便从孩子兴趣出发,和孩子们共同商讨创设了主题角色区“山西面馆”。一次区角游戏中,我听到一位小朋友说:“我在《面食大赛》中看到厨师技艺非凡,做出来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猫耳朵,真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游戏定位

在面食馆角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需求,从幼儿的需要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为其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拓展幼儿生活经验,了解山西的特色面食,体验自己制作面食、点餐、品尝各种面食的快乐,感受山西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游戏现状分析

1.已有经验:(1)幼儿有去过面馆吃面的经历,对面馆中厨师、服务员、顾客的任务定位有一定的意识。(2)认识三到四种山西家常面食,并知道一些简单面食的制作流程。

2.发现问题:(1)目前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还处于中班后期水平——联合游戏阶段。角色意识强,愿意与别人交往,但欠缺交往技能。(2)幼儿在游戏中缺乏创造性的表现,需进一步丰富其社会经验。

二、价值预设

在面馆角色游戏中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孩子们认真专注、大胆尝试,遇到问题相互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在卖游戏中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体验到游戏中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对于即将上小学的他们在角色游戏中也能做足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

三、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

(一)环境创设

1.游戏规则融入环境。

2.节约意识、安全卫生要求隐形渗透在游戏环境中。

3.游戏过程性记录(幼儿或厨师制作面食流程照片及手工作品)助推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提升游戏水平。

4.游戏中(以“问题”为契机,通过收集、讨论,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幼儿相关经验)幼儿“问题”的收集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二)材料投放

丰富的食材(面粉、蔬菜、水果、拌面调料…)、操作工具(擀面杖、削面刀、饸饹面机器、箕箅、榨汁机、刀具…)真实的材料,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为幼儿游戏提供充分的支持。


四、游戏计划

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围绕主题,引发谈话,和幼儿共同探讨山西特色面食,并通过多媒体,为幼儿呈现直观形象的图片,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生活经验,同时抛出问题:怎样制作不同花纹和不同颜色的猫耳朵?幼儿分享经验,共同探索。为游戏中新任务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五、游戏中的观察与支持

以教师自身为媒介,或以同伴为媒介,或记录幼儿游戏行为、观察、分析,或提供多媒体供幼儿视屏欣赏,或以“问题”为契机介入等都恰到好处给幼儿游戏以支持、帮助,助推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一)教师做一个好“观众”

整个游戏中教师多观察,多记录幼儿行为,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发现问题,适时给予适宜指导。

(二)教师担任游戏“顾问”

服务员席铭泽和刘一辰在游戏开始时没有进入角色,没人招待顾客,引起顾客不满,教师建议服务员先去招呼客人,幼儿很快进入游戏。

“我不会做拉面。”卢韵希小朋友向老师求助,教师没有直接帮助孩子做拉面,而是建议幼儿向同伴学习或合作,以幼儿伙伴为媒介,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两人相互沟通交流,并尝试制作拉面,帮助幼儿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学习,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成为孩子的“伙伴”

雄雄在做完拉面后无所事事,教师借助通讯工具和幼儿已有经验,以点外卖的客人深入到孩子中间,成为“山西面馆”中的一员,丰富游戏情节,幼儿进行刀削面的制作。

(四)充当“后勤部长”

雄雄作刀削面时面团没有揉好。教师以材料为媒介,ipad视频对比欣赏,支持幼儿学习,从原有经验提升幼儿技能。

六、回顾与反思

游戏活动开始,教师利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围绕主题,引出谈话,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并通过多媒体,为幼儿呈现直观形象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山西特色面食,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生活经验,同时抛出问题:“怎样制作不同花纹和不同颜色的猫耳朵?”幼儿分享经验,共同探索。为游戏中新任务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幼儿分配角色中,教师鼓励和启发幼儿共同协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其中李*勋、子辰、铭泽三人争当服务员的角色,但饭店只需要两名服务员怎么办?在协商中李*勋懂得谦让、自愿放弃,问题解决。同伴间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游戏开始了,幼儿角色意识较强,能够自主选择、自由结伴按照自己的愿望选定角色开展游戏。在招待顾客时铭泽小朋友任务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经验,热情招待顾客,给顾客端水、榨果汁,并推荐面食食谱,进行记录,同时准确的给厨师传达。顾客在等待面食制作时,自主选择美工区材料进行游戏,班级区域活动相互整合。这也正是孩子们开学初在游戏中发现顾客等待时间太长,而共同商讨出的解决办法,可以进入其它区域进行游戏。厨师根据服务员提供的菜单,分工合作制作面食。其中张*鸣、李*勋相互合作制作拉面;师錾雄、卢*希独立制作手擀面,猫耳朵。林*瞳取面、打水、搅拌、揉面,认真专注,不受他人干扰。

“面太粘了”,张*鸣在选好制作饸烙面的面团后遇到困难,发现面粘到自己手上拔不下来,一遍又一遍坚持尝试,最后寻求同伴帮助,与同伴交流商讨,加入干面粉探索,发现面团的软硬不适合制作饸烙面,两人商讨调整计划改为制作猫耳朵,在对猫耳朵制作中花纹如何创作产生疑问,共同协商,并自主选择工具、大胆尝试,制作出不同花纹的猫耳朵。

结账时,孩子们通过货币的使用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顾客在品尝面食中发现面条太粗,服务员与顾客能够相互协商“换一碗”解决问题,说明幼儿具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分享环节,幼儿愿意在同伴间大胆交流游戏中的快乐体验,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将幼儿推到主体地位,是讨论的组织者和发问者,根据孩子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帮助孩子动脑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扩展游戏所需要的经验。如:叫号无人对应取餐,组织幼儿讨论应该怎么办,幼儿相互商讨,根据“顾客”需求,下次提供叫号牌,方便顾客取餐。

山西面馆这一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正是来源于幼儿自己的实际生活,在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支持了游戏中想象的角色扮演、想象的以物代物、有关动作和情景的想象、角色扮演的坚持性,社会性交往,言语交流等有价值的关键因素的提升与发展。如“顾客”点餐发展了幼儿的读写能力,“服务员”与“顾客”的游戏互动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交往。“厨师”在大胆尝试制作各种面食,遇到困难自己寻求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与他人相互合作等能力获得提高。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角色游戏中,根据孩子个体差异,不同面食制作、不同操作工具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力,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游戏期间,教师更多的是游戏的观察者和扶持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发现困难和问题,适时采取适当的干预策略来鼓励和扶持幼儿游戏,根据幼儿游戏或实际需要扮演多种角色来支持幼儿的游戏,进一步帮幼儿补充和丰富游戏经验。

在游戏评价环节,教师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同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通过组织讨论和提问来引导幼儿反思,总结自己的游戏活动。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或提出新的游戏主题或内容。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新任务激发幼儿下次游戏的欲望。

总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持以游戏为孩子们的基本活动,专注于观察、了解孩子需求、找准孩子出现的问题,分析孩子的游戏行为,用适宜的指导策略引导、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做孩子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好伙伴,不断学习、探索、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