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农村幼儿园生态理念主题墙创设路径研究

文/钮叶 冀潞彤

一、生态理念主题墙创设意义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通知中指出,“环境创设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空间设施、玩具材料等两项关键指标,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学习探索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并要求幼儿园环境教育宜引入互动式教育理念,以儿童为本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是我们开展环境教育实践的目的。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园教师应将幼儿的需要、自身兴趣、生活经验和能力发展评估等作为创设主题墙创设的重要依据,本着提供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环境、为促进幼儿未来能力发展奠定基础的理念与初心进行创设。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五大领域的详细阐述中,多次提及相关教育相关要求:幼儿可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材料开展美工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可利用沙地、树枝等自然材料满足幼儿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探究动植物、季节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观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幼儿园环境的安全度、舒适性和丰富性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生态理念必然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科学、卫生、合理的布局,并将儿童的想法、意愿融入到环境创设中。

而幼儿园的主题墙创设对于幼儿认知能力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元素,利用不同层次结构的环创材料,从而丰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使幼儿园整体物质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具有启发性的成长空间。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中,将现阶段学龄前幼儿作为2050年可以对乡村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坚力量,因此认为本阶段在农村幼儿园开展生态教育理念主题活动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生态振兴。通过创设生态理念主题墙、组织生态理念主题活动不仅有利于引导幼儿发展亲近自然的本性,也有利于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

 二、农村幼儿园生态理念主题墙创设存在的现有问题

吕梁地区农村幼儿园对于生态主题墙创设可挖掘的创设元素本应多样化,但因为教师课程生态理念融入意识低,主题墙资源创设能力较低、生态文化元素开发意识薄弱、对幼儿生态意识教育不足等问题突出,造成农村幼儿园整体对生态理念主题墙创设关注度低,无法给予符合幼儿身心各方面综合发展的心理环境及物质环境。根据实地走访观察与实践研究得出农村幼儿园主题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生态理念融入度低,“应付性”过重

中科院杨雄院士指出:“在发展的早期,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进婴幼儿的整个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大多数幼儿园主题墙创设过程中,教师把主题墙创设简单理解为墙面贴满、幼儿作品随意粘贴、照片堆砌等单一方式;在主题墙评比、教育局检查、参观、幼儿园半日参观活动等向社会开放活动时,教师也并不会思考如何将主题墙与生态理念、教育理念、区域设计等相关理念进行融合,而是以片面强调快速完成墙面布置任务为重要目的,不思考幼儿在主题墙创设中的主体地位,选择张贴各种打印的图片并用文字、框线等进行装饰,缺乏将生态理念与教育实际情况的思维进行融合的过程,导致主题墙内容单薄,未体现幼儿主体、仅展示教师视角;还有部分幼儿教师体现幼儿参与的方式为张贴幼儿作品、参与主题活动时的照片,这样的布置看似幼儿参与了主题墙创设,表达了幼儿主题地位,但实际仍以教师作为创设主体,幼儿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实际体现。教师在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因现实情况等原因不会关注幼儿作品所表达的实际含义,忽视了作品本身可以为幼儿学习所带来的隐性价值。这种所谓幼儿的主体现象只会导致幼儿参与主题墙布置的积极性急剧下降,表达自己的意愿降低。

在实际调查了吕梁四所公立幼儿园及一所私立普惠性幼儿园中发现均存在主题环创中教师对于生态理念融入程度低,无法融合生态元素进行创设。在调查X幼儿园中班主题墙时发现农村幼儿教师创设的主题墙未体现生态理念,本论文以美术为例,发现美术课程教授的内容过于强调美术技巧、整齐”“美丽,而忽视了幼儿本身的关于美术的好奇心。以开设的美术活动树木掠影的活动为例,树木本应是生态理念主题墙创设的建构点,但教师活动设计能力目标只是单一地让幼儿练习贴、粘的技能,教师并未着重体现树木相关的生态教育,而是以作品的完整度为主要的评价点,忽视了幼儿的画画的能力,将树木的影子打印,将卡纸剪成小碎片,留给幼儿培养的能力仅限于粘贴,高度控制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导致幼儿创作的美术作品千篇一律,无法突出幼儿的创造力发展,遏制幼儿想象力的提高,导致整体的教育过程忽略对幼儿美育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最初的活动设计目标中缺乏对于儿童美术素养的关注度,忽略幼儿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创造力、创意实践等核心能力的发展。

(二)生态理念主题墙创设内容选择缺乏缜密分析

通过合理规划主题墙面,不仅可以在后期主题墙的创设中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又能使主题墙具有审美价值与教育意义。主题墙内容的选择是体现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应在选择相关创设素材前对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可体现的内容脉络进行详细梳理,以追求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发展为主要教育目的。但当前农村幼儿园的主题墙在展示内容的选择上只注重展示,缺乏缜密的创设内容联系分析,导致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失去了教育内容及主题墙创设意图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且大多数幼儿园创设的生态理念主题墙饰单一,且与生态理念活动内容关联性小,无法体现生态理念。

X幼儿园中在利用扑克牌进行主题墙布置时,教师一味照搬小红书、抖音等网络热门内容,忽略了与所授数学课程进行融合,仅以其作为摆设,对于该部分内容应做到的具体的效果教师讲述不清楚,对于其周围的内容创设也并未进行规划。在创设鲸落主题墙后教师并没有利用这一板块对幼儿进行相关生态教育,而将其闲置,在后续进行活动时,幼儿对于创设的山那边的秘密这一主题墙并没有体现过多的了解,只是知道了幼儿园更换了主题墙,但是并未产生相关生态理念的认识,甚至部分幼儿无法理解的具体形象,教师对于生态理念融入的具体措施仅限于使用假枝蔓、树叶等进行部分装饰,没有将其作为主体进行设计。

(三)对于农村相关的生态理念元素开发度较低,创设材料维度单一化

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形式指创设的风格、布局、材料、造型等。由于幼儿在小、中、大班各年龄阶段具有的认知发展特点不同、幼儿园所处区域环境、幼儿园自身经费条件的差异、教师创设意图及创生能力等问题,决定着班级内外墙面环境创设形式的多样性,但都应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为重要目的。教师只有合理利用生态元素、开发创设材料多元化才能更好地丰富班级环境创设的材料,并加强材料、内容与幼儿学习和生活的联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及良好个性的发展。但农村普惠性幼儿园、部分公办幼儿园存在教师质量参差不齐,非科班出身等原因导致幼儿园主题墙出现难以及时更新和调整、内容陈旧、教师开发相关创设元素能力低下,因此创设的生态理念主题墙无法满足孩子们日益增长的美育需求和好奇心,进而导致无法发挥主题墙本身的教育功能,同时很难保持良好的状态和持久的效果。

大自然对于幼儿本应是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的,但在调查的X幼儿园中发现教师缺乏对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发现与记录,因此生态理念主题墙的设计和内容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脱节。在X幼儿园中,教师不注重主题墙创设中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带有强烈的成人主观色彩,忽视了幼儿自身的年龄特征,普遍存在通过纸板、文字、图案、照片等多种元素进行简单堆砌,单纯为了应付相关考核,认为主题墙的功能是摆设,幼儿不会了解内在意义,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参与度较少;部分幼儿教师为节约时间成本,选择购买或打印材料装饰主题墙,幼儿的想法不被采纳、重视,导致装饰的幼儿园缺少幼稚气息,幼儿无法产生对主题墙的互动意识,这些做法没有体现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不能激发幼儿对所处环境的探索欲望与归属意识,只是简单地认为幼儿园是学习的地方,环境对于幼儿的隐形教育作用无法突出。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X幼儿园教师没有意识到乡土生态资源对于幼儿园形成特色主题墙的重要性,在班级墙面中无法找到体现本土生态环境资源,导致幼儿不能与主题墙环境进行深入互动,因此很难获得与本土有关生态经验,同时X幼儿园所处地理位置距离市区较远,幼儿获得的外界认知相对较低;且没有开发相关资源的意识,创设材料皆由园所、教师进行统一采买,如KT板、卡纸、胶水、石头、颜料等相关创设材料,材料维度单一化、平面化,不能着重体现生态理念,且难以体现乡土生态资源在生态理念主题墙创设中的突出地位。X幼儿园处于村庄间,花草本应是幼儿常见的动植物,但在邀请幼儿画出自己所见的花草时,幼儿仅仅只会画出课本上见到的草堆、教师奖励的小花朵、教师出示的小鸟等,幼儿思维固化,询问幼儿是否真正自主观察过花草等,幼儿的反应以迷茫为主,部分幼儿表示没有,对于自己是否知道北武当山时,幼儿会表示知道,但是对于山这一上位概念,幼儿无法迁移表达。教师都无法及时捕捉幼儿的疑问与好奇进行相关生态内容的创设,开发意识较差,发散思维较为闭合。

X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幼儿接触的自然生物较少,仅限于生活中观察到的花草等,教师不能依据X幼儿园临近北武当山开发相关教育资源,创设其幼儿园特色的主题墙;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匮乏、对自然保护意识薄弱,空有求知之想而无求知之法;园内教师无法及时观察幼儿的学习兴趣,做到捕捉教育契机;教师在进行生态理念主题墙创设时选择的生态理念元素时仅出示相关图片,告诉幼儿这是什么动物、植物等;或者通过相关动画片进行教育,对于主题墙可以进行利用或创设的生态理念内容较为单薄,无法从幼儿现有的认识进行教育,对生态理念教育关注度较差。

三、农村幼儿园生态理念主题墙创设路径探索

上述三种问题是封闭式的主题墙创设方法,缺乏对儿童是环境的主人的真正践行意识,认为农村幼儿园生态理念主题墙环境创设应提高生态理念主题墙元素创设意识及开发力度、提高教师对生态理念认知程度及教育意识、增强主题墙创设内容板块间创设逻辑。

(一)更新农村幼儿园教师生态主题墙创设理念,赋予主题墙丰富的教育价值

农村幼儿园生态理念主题墙的创设要更加注重与生态理念的结合。在整体创设中教师一方面应提高对于生态理念的认知和理解,强化对生态理念应用于主题墙的重要意识,并在生活中加大观察力度寻找适合的内容材料,并对素材应用形式转变思维定势,将生活中常见的生态元素融入到主题墙创设中。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生态文化和乡土传统的研究与挖掘,充分理解幼儿的生活背景和需求,将主题墙的设计与当地生态特色以及幼儿的兴趣相协调,增加主题墙对于幼儿的吸引力与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效果。幼儿园教师对于主题墙的认识进行转变,将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与幼儿的学习发展过程进行联系,注重幼儿在主题墙创设过程中前期想法创设及中期设计实施的参与,促进主题墙与幼儿进行全方位互动。因此要求教师在选择主题墙内容时一方面要确保选取合适的主题墙上的图案、色彩,同时也要有幼儿自身的内容,如:幼儿的作品、活动剪影、幼儿的想法及幼儿表达内容等;另一方面,借助主题墙中可互动元素,进一步引导幼儿对生态教育内容的学习和理解。通过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幼儿喜爱的互动元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与主动参与积极性。幼儿园主题墙作为幼儿园隐形物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除了具有美化园所的作用外,还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主题墙的教育价值,增强开发元素创设元素的意识,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3-6岁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并依据小班幼儿是直观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应提供高结构素材;中班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以提供高低结构结合的素材;大班幼儿抽象逻辑开始发展,教师减少高结构素材,主要提供低结构素材,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因此生态理念主题墙设计应该贴合幼儿思维意识的发展开发相关生态活动的内容,便于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感知不同的生态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以自然环境、植物、动物等生活中常见的生态教育内容为主题的主题墙,并可以与相关绘本进行结合。本研究在X幼儿园创设主题墙时选择《爱心树》《山那边的秘密》《藏在森林里面的秘密》等描述农村生态环境中常见的相关动植物的绘本为蓝本进行设计,由此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在创设过程中增强幼儿与主题墙的互动,提高幼儿对农村环境的认知,利用卡纸、颜料、黏土等工具将山、树、石创设在主题墙中,让幼儿初步形成对于生态环境的印象,并将其设计在幼儿能够观察及触摸的墙面上,幼儿在互动中逐渐意识到环境是脆弱的,需要小心呵护。

(二)增强主题墙板块间联系,突出创设生态内容思维逻辑

主题墙是幼儿园进行环境教育的一环,是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途径之一。主题墙应在主题教育活动的背景下进行创设,从而使得幼儿有参与意识,凸显幼儿教育主题地位。因此,教师在选择创设内容时,首先应需要充分了解生态理念教育内容,以及幼儿现有认识及了解幼儿最近发展区,思考可对幼儿实施的生态理念教育,并依据创设内容将主题墙按照逻辑思维进行分区,提高主题墙板块间的联系。其次,教师在创设主题墙前充分考虑幼儿的身高与可看到的视线范围,将主题墙进行区域划分、装饰与主题内容相关的饰品,并放置于生态主题相关的内容。主题墙面的设计不局限于大墙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小墙面来展示生态内容,促进幼儿生态认知发展,增强主题墙内在联系。

主题墙版块的划分需要体现幼儿对主题的前认知储备、认知过程、延伸和拓展不同阶段的学习轨迹。因此首先对主题墙板块进行分割,对板块之间内容的连接度进行思考。在制作《爱心树》板块时,结合了X幼儿园园所本身所处地域及相关地域的特色,注重选择与生态教育主题相关的内容——树,并通过“视觉图像”的展示,让幼儿在主题墙的花草等元素中认识到环境对于我们生活的紧密关系。通过树连接花草,进而分散为关于树叶作品集及关于花草作品集,将幼儿在活动中制作的相关内容进行张贴,引导在观察自己的作品时联想生活中见到的场景,就如何保护花草等植物措施进行思考,引导幼儿制定爱护环境公约,将幼儿对于环境的认识与国家现有大政方针政策进行融合,提高幼儿对于国家政策的认可度,并培养幼儿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情感与保护意识,让幼儿能够在与主题墙的活动中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晦涩难懂的政策方针,进而结合日常一日生活中的教育环节促进其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同时在各个板块间加入相关生态内容演示板,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相互关系。通过生动的插图与连环画,具体、立体的自然界中的山、水等,可以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脆弱性。在制作千姿百态的山主题墙时,用KT板及颜料绘制,并依托开展石头、海洋类课程。

主题墙设计中也应注重与幼儿现实经验的联系,将生态理念内容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的直接经验相结合。通过将孩子们熟悉的场景融入主题墙的设计中,可以更加直观地激发幼儿对生态理念与爱护环境的兴趣,并促使幼儿愿意主动积极地去了解和参与生态保护的行动,产生爱劳动、爱自然的意识。如鲸落这一自然现象作为主题墙创设的团,并通过相关《海底世界》《手指中的海洋生物》等系列海洋课程进行主题墙素材制作,教师将幼儿制作的照片、实物、制作过程等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并形成相应的主题墙。通过主题墙的设计与展示,幼儿园创设了具有自然、环保、生态等理念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主题墙的创设应该与教育内容相结合,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三)提升主题墙创设素材开发、创新意识,提高乡土生态文化

幼儿园教师主题墙创设元素中要突出体现本土地域生态特色,通过了解幼儿喜爱的墙面总体色彩,布置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程度的具体生态内容,展示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植物,可以搭配图片、相关的故事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进行呈现,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首先通过形成相应的班本课程或园本课程如《我眼中的北武当山》《树叶印画》《纸杯树》等课程,进而让幼儿做到学与用相统一,同时也为主题墙的相关素材进行储备,让幼儿理解主题墙的具体功能与实际意义,让幼儿能够提前了解本段时间要学什么,在生活中可以如何践行所学知识;并设计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并开发不同的表现形式,避免墙饰单一化、板块间之间缺乏联系。主题墙不应是静态的装饰,而是要帮助幼儿实现深度学习。

其次,可在幼儿园中引入多样化的乡土生态资源,同时在主题墙上体现本土文化特色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乡土文化的丰富,树立文化自信,充分认可并热爱所处的环境与本地特色文化,增强幼儿对于生态理念的认知程度。

最后,将两个班主题墙内容——花草和山石进行联动,既形成各班特色内容班本课程,又可以在年级组内形成园本课程。

在完成山石和花草课程后,可以在山的造型基础之上进行主题物的填充,完成主题墙创设主题的转换。山本身色彩较为暗淡,教师可以用鲜亮的暖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行创设凭借物的转换,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的创作时间,同时也可以减少幼儿园资金投入程度,减少墙面的损害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新的本土文化元素,使主题墙持续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及避免过度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在创设过程中也要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要做到及时更新主题墙的内容,要将幼儿的兴趣进行迁移,关注到幼儿对于生态内容的兴趣与关注度,促进幼儿生态理念意识的养成与发展。

 四、生态理念下主题墙创设研究结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生态理念下农村幼儿园主题墙创设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论:

根据农村幼儿园现有实际情况,本研究认为生态理念主题墙创设应提升教师对其重视度和建设意识,增强教师生态元素创设意识及应用能力,关注生态理念主题墙的设计逻辑及创设元素,使创设材料、内容多元化,真正激发幼儿对于晦涩难懂的生态宣传标语的理解,增强对于生态教育的意识,引导幼儿在与主题墙的互动中激发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通过选择与自然、环境保护相关的主题,并通过图片、具体实物等形式向幼儿传递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引导幼儿主动与周围自然环境亲密接触,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动作发展、情感表达等各项能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创设内容选择应贴近农村幼儿乡土生态内容,加强对幼儿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环保观念和意识。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幼儿创意思维的培养和引导,借助本班特色教育内容,融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丰富幼儿园主题墙创设路径。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生态理念下农村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通过对知网现有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理、对吕梁X幼儿园实地调研与实践,我们对农村幼儿园主题墙的设计方法、创意来源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为农村幼儿园生态理念主题墙创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当前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上,在实际操作层面还缺乏具体的指导措施和实施路径;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并提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指南,帮助农村幼儿园更好地运用生态理念设计和创设主题墙。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