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有效的读写策略 让语文素养落地课堂

文/陈应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的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道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以看出,中学语文的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拟定为,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语言文字的正确形式,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感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逐级提升,力争达到正确解读、准确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读者要读懂一篇文章,就应循文思质,研读文本外核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探究写作的缘由,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交流,感悟文本内核,进行思想沟通,实现内化作者的语用经验,生活经验和语感经验,完成精神的交流。基于语文学科的这种特点和特有的学习过程和学科素养要求,尝试了一些读写活动,并有了一些感触和收获。

一、改写文本,走文章

改写是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基于文章的内容主旨整体感知而设计的写作活动。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地去阅读文本,了解并感知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并在改写的过程中进一步走近文本。改写的设计策略可以从文本的体裁样式、叙述视角或记叙顺序等方面入手。比如《天净沙?秋思》这些古诗词改写现代文,故事性强的像《卖油翁》《变色龙》之类的文章改写课本剧,或者优美的散文《雨的四季》《荷叶?母亲》之类改写现代诗等等,这都是从体裁样式上去进行改写。而改变叙述视角来改写课文,就像《植树的牧羊人》可以以牧羊人的叙述视角来改写课文,郑振铎的《猫》可以用第三只猫的叙述视角来写它的经历,《我的叔叔于勒》也可以从于勒的视角来改写。当然,戏剧可以尝试着改写成小说,小说可以让学生改成课本剧或评书之类表演性脚本。

 “改写活动的设计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去读课本,去熟读课本,去整体感知文本。既避免让学生肢解文本,又可以促发学生去思考文本。当然,改写的设计要求新、求巧、求妙,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体会到创作、创新的乐趣。不过,改写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的阅读体验,任务要深浅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不能让大多数学生望而却步,产生畏难心理,失去尝试的兴趣。

二、补写文本,走文章

“补写”,是对文章内容主旨、思想情感、人物品质有自己的感受和领悟而进行的写作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深入地去阅读课文,去理解和感悟文章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能够升华文章的情感价值。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我设计了两个补写任务:第一个是在得知母亲生病,被送往医院后,补写一段“我”的心理描写;第二个是在文章结尾,补写一段“我”想对母亲说的话。这样去补写,是让学生深度地理解“我”的自责和对母亲的愧疚以及要“好好生活”的坚强乐观生活态度。在学习《带上她的眼睛》一文时,我让学生补写一则“落日六号”女孩的日记,在补写中,让学生去想象主人公在黑暗的地核深处,在孤独漫长的岁月中,她会有的经历、感受和想法,进一步去理解和讴歌科学家和探险者的奉献精神。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补写设计是这样的:在那个人情冷漠的深冬,被打折了一条腿的孔乙己只有一个结局,大家充分想象,补写一个情节“孔乙己死了”。在补写中,学生会想象到他死的时候的天气状况和他那时的心理,还有周围人的态度,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悲哀和社会的冷漠,可能还会想象他死在了家家“笑声不断”的除夕夜……

补写的设计出发点是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且在补写的过程中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的阅读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补写的设计策略重在补写的要抓准,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表达的激情。另外,补写的设计不应该脱离文本的思想内涵、情感主旨而一味求、求,扭曲了经典作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力量。

三、赏写文本,走文章

赏写欣赏、鉴赏文章的一种写作。在细致地学习了这篇文章以后,回过头来,去欣赏文章美的质、美的形、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价值。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包括审美创造,即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能力。

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谈阅读感悟;可以给文章写解说词、写赏析;还可以给文章写阅读提示,提供阅读方法;还可以画思维导图,写内容简介……例如:《孤独之旅》设计的赏写活动:有人说磨难使人成长,有人说长大是一瞬间的事,有人说长大就是能够承担起责任,你赞同哪一种说法,或者你有另外的认识和看法?《老王》设计的赏析活动;读了本文,你会想到善良”“人道主义”“社会公平这些词语吗?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词,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背影》设计的赏写活动:请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细致真实的刻画,让父爱深沉感人为第一句话,对文章进行赏析。《昆明的雨》设计的赏写活动:汪曾祺的散文善于从生活的琐碎小事取材,语言淡而有味,感情真挚自然。请你以《昆明的雨》为例,谈谈你的理解。《藤野先生》设计的赏写活动:《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求学时的一段重要经历的回忆,事件多,情感复杂,语言有着鲜明的特色。你学习了本文,请对本文的内容作一个简单介绍,并指出阅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赏写是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品析、感悟和反思的学习过程。在赏写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文化功能。赏写的活动设计策略要从文本的阅读和鉴赏出发,”“”“”“有机结合,可短可长,可深可浅,可析可点,可品可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读出一两点自己看到的风景,可以写出一两点自己品出的味道

四、仿写文本,走文章

仿写就是借鉴模仿文本的内容或写法进行创作的一种活动,既是知识的拓展和迁移,也是能力的运用和提高,更是情感的深化和升华。从它的作用上看,仿写是语文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以,“仿写”设计是最符合语文课程特点的一种实践活动。

“仿写”的内容,可以仿写文本中具有感染力的句子,也可以仿写文质兼美的段落,还可以仿写整篇文章的某一种写法或某一种显著的艺术特色。仿写,应该成为课堂必要的一种“随文写作”实践活动,通过仿写实践,外化语文知识能力,内化语文学科素养。例如:《荷叶母亲》的仿写设计:仿写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土地的誓言》的仿写设计:请用“当我……的时候,我会想起……;我会想起……;我会想起……”或者“当我……的时候,看见了……,听见了……,想起了……”的句式写一段话来描写你的家乡,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写设计:你记忆中最好玩最深刻的游戏是什么呢,你能模仿“雪后捕鸟”的描写方法,给大家描述一下玩这个游戏的过程吗;《阿长与山海经》的仿写设计:作者在回忆阿长时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让阿长的形象真实而温暖,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让你厌烦而又让你感动的人?那么,请你也试着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把他或者她描写出来吧;《紫藤萝瀑布》的仿写设计: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一个生命让你不由地驻足观赏,然后让你有所感悟?现在我们就借鉴《紫藤萝瀑布》的行文思路和“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前行的力量”为题目,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我认为“仿写”的设计主要从文本所包含的语文要素出发,就像上面所举的例子。也可以从文本的艺术特色出发,像《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可以让学生学习其“通过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进行仿写;《列夫托尔斯泰》可以提供一幅照片,让学生大胆想象,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进行肖像描写;《背影》学习后,也可以让学生以《__ __的背影》为题,来表现自己和亲人之间的真情……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是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个过程。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表现进行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所以,改写”“补写”“赏写”“仿写的活动过程,就是体现语文课程目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有效的途径。相比传统的语文课来说,这样的写作活动让语文学习更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实践性,课堂上也能最大化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充分地去阅读,深入地去思考,多层次、多角度地去品析鉴赏,创造性地、艺术性地去写作表达,让语文素养真正地落地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长子丹朱一中